
電子產品愈來愈普及,操作愈來愈簡單,孩子在學習上或遊戲時也時常用到。有時候,家長或大人為了安撫孩子,使其安靜,便以電子產品分散他們的注意,久而久之,便造成電子奶嘴的問題。
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,過度沉迷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、電視或電子遊戲機,都容易產生以下問題 :
1. 影響專注力
過早讓孩童接觸電子產品容易造成健康問題。頻繁接觸螢幕強光、誇張顏色和音效等,對孩童的認知、情緒及專注力都會有不良影響。當孩子面對相對沉悶或單一的書籍或課堂資料時,會容易不感興趣,影響學習。
2. 影響視力
長期近距離看著螢幕會加重眼睛的負擔,增加患上近視的機會。如果晚上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,屏幕的藍光更會影響睡眠質素 。
3. 對學習被動 缺乏探索精神
孩童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過程中,大都是被動的接受訊息,大大減少他們主動探索、思考及尋找答案的機會。
對於電子產品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,家長們又可以有甚麼對策?
1. 避免用作安撫工具
在現今社會,使用電子產品已經是無可避免,但絕對可以防止濫用。家長應避免利用電子產品作為安撫孩子的工具,以免令孩子覺得只要吵鬧就可以換取電子產品。家長應花多一點時間陪伴子女,亦要提供多樣化的玩意,不能只依賴電子產品哄孩子。尤其是年紀較小,如三歲以下的小孩,就更要小心,可以的話,就不要給他們過早使用電子產品。
2. 制定使用時間及守則
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,家長應適當控制其使用的時間。可以考慮與孩子共同制定使用守則,例如每天的使用的時數及時段,培養正確使用的習慣,防止沉迷。
3. 培育多元興趣
除了限制使用,家長也可嘗試多元發展孩子的興趣,為孩子提供不同款式的遊戲,如積木,手作等等。近年也有一些不用顯示屏的STEM玩具,它們能更有效地訓練小朋友的邏輯思維,不失為一個好選擇。另外,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培養閱讀,繪畫等興趣及多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,不要依賴電子產品。
4. 應以身作則
智能產品功能多姿多彩,即使大人也經常機不離手。家長應以身作則,留意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,自己也不能太過沉迷,否則會令孩子覺得不公平,引起更大的反抗。
任何工具都有其利弊,適當運用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及興趣,過於沉迷則適得其反。家長應多花時間陪伴及培養孩子不同的興趣,令小孩更全面更健康發展,方為治本及平衡發展的方法。